十六国 蜀【成汉】 巴賨贵族李雄所建(巴氐族人)

十六国 蜀【成汉】 巴賨贵族李雄所建(巴氐族人)

蜀/成汉(公元306年-公元347年),两晋之际的五胡十六国之一。巴賨贵族李雄所建(巴氐族人)。建都成都。盛时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历五主,共42年。

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賨人和汉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区就食。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賨人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公元301年在绵竹(今四川德阳北)聚众起义。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李特子李雄继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

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公元306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都成都。此后开疆拓土,疆域东到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汉中、仇池(陕、甘南部),西到汉嘉(今天全)、沈黎(今汉源),南到宁州(今云南省境)。李雄在境内广设郡县,为政宽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经济有所发展,百姓富实,西蜀出现当时南、北方不曾有的太平局面。

公元334年,李雄病死。兄子李班继位。同年李雄子李期杀李班自立。

公元338年,李特弟李骧之子李寿杀李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公元343年,李寿死,子李势继位。其时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加之僚人反抗和遭受天灾,成汉国势日蹙。

公元347年,东晋桓温伐蜀,李势逃至晋寿(今广元市)兵败出降,成汉亡。

李雄统治时,战事稀少,政刑宽和。赋税也较轻,男丁每年纳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数丈,绵数两。这是成汉全盛时期。李雄死后,宗室间为争夺帝位不断发生内乱,安定局面破坏。李寿父子统治时务为奢侈,大兴土木,滥施淫威,致使上下离心,百姓不满,在东晋进攻下迅速灭亡。

在巴賨李氏和六郡大姓领导下,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演变成为外来大族与土著大族的斗争。外来大族一度势危,由于涪陵大族徐举和青城范长生的归附,才转危为安,建立起成汉政权。李雄称王后,拜范长生为丞相,尊称“范贤”;称帝后,加为天地大师,封西山侯。通过对范长生的优待尊重和对部曲制的承认,两类大族相互妥协,形成联合统治,同时,巴賨贵族间也推行了部曲制。李雄统治时,战事稀少,政刑宽和,赋税也较轻。李雄死后,宗室间为争夺帝位不断发生内乱,安定局面破坏。李寿父子统治时务为奢侈,大兴土木,滥施淫威,致使上下离心,百姓不满,在东晋进攻下迅速灭亡。

成汉武帝李雄(公元273年-公元334年),巴西宕渠(今南充市营山县)人。字仲俊。是李特三子,母罗氏。民族:賨人(非巴氐也,巴氐只是李氏父子起兵所凭借的主要民族而已,賨人属于西南夷系统,为巴人的后裔,而氐族起源于西北,与羌族有一定血缘关系,甚至于汉族的祖先也有极大的渊源)。十六国时期蜀(成汉)开国皇帝。

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常常在乡里间周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有个叫刘化的人,是道家术士,常对人说:“关、陇一带的士人都将往南去,李家儿子中只有仲俊有非凡的仪表,终归会成为人主的。”

公元301年(永康二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承皇帝旨意,任命李雄为前将军。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住在郫城。罗尚派部将攻打李雄,李雄将其击跑。李骧攻打犍为,切断罗尚运粮路钱,罗尚的军队非常缺粮,攻打得又很急,于是留下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弃城在夜晚逃走。罗特打开城门迎李雄进城,接着攻克成都。在当时李雄的军队非常饥饿,于是就率部众到郪地去就食,挖掘野芋头来吃。蜀人流亡逃散,往东下到江阳,往南进入七郡。李雄因为西山的范长生居住在山崖洞穴里,求道养志,想要迎他来立为君而自己做他的臣子。范长生执意推辞。李雄于是尽量避让,不敢称制,无论大小事情,都由李国、李离兄弟决断。李国等人事奉李雄更加恭谨。

公元304年(永兴元年),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建兴”,废除晋朝法律,约法七章。任命叔父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其余的人委任各自不同。追尊他的曾祖父李武为巴郡桓公,祖父李慕为陇西襄王,父亲李特为成都景王,母亲罗氏为王太后。范长生从西山乘坐素车来到成都,李雄在门前迎接,执版让坐,拜为丞相,尊称为范贤。

公元306年(建兴三年、晏平元年),范长生劝李雄称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成汉)。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太后。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他的部下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全部归入他的家里。武帝当时建国初始,本来没有法纪礼仪,将军们仗着恩情,各自争夺班次位置。他的尚书令阎式上疏说:“凡是治理国家制定法纪,总是以遵循旧制度为好。汉、晋旧例,只有太尉、大司马执掌兵权,太傅、太保是父兄一样的官,讲论道义的职位,司徒、司空掌管五教九土的事情。秦代设置丞相,统掌各类政务。汉武末期,破例让大将军统掌政务。如今国家的基业刚刚建立,百事还没有周全,诸公大将们的班列位次有不同,随之竞相请求设置官职,和典章旧制不相符合,应该建立制度来作为楷模法式。”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公元310年(晏平五年),武帝派李国、李云等率领徒众二万攻入汉中,梁州刺史张殷逃奔到长安。李国等人攻陷南郑,将汉中人全部迁到蜀地。在此之前,南方连年饥荒瘟疫,死者以十万计。南夷校尉李毅固守而不投降,武帝诱使建宁夷人去征讨李毅。李毅病死,城被攻陷,杀死壮士三千多人,送上千名妇女到成都。当时李离占据梓潼,他的部将罗羕、张金苟等杀了李离和阎式,以梓潼归降罗尚。罗尚派他的部将向奋屯兵在安汉的宜福来威逼武帝,武帝率徒众攻打向奋,没打下来。当时李国镇守巴西,他帐下的文硕又杀死李国,以巴西投降罗尚。武帝于是率众退回,派他的部将张宝袭击梓潼,并攻陷了梓潼。正逢罗尚去世,巴郡混乱,李骧攻打涪城。

公元311年(玉衡元年)正月,李骧攻陷涪城,擒获梓潼太守谯登,接着乘胜进军讨伐文硕,将文硕杀死。武帝很高兴,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玉衡”。

公元314年(玉衡四年),成汉南得汉嘉、涪陵二城,远方的人相继归附,武帝于是下了有关宽大的命令,对投降依附的人都宽免他们的徭役赋税。虚心而爱惜人才,授职任用都符合接受者的才能,益州于是安定下来。

公元315年(玉衡五年),武帝立其妻任氏为皇后。时氐王杨难敌兄弟被前赵刘曜打败,逃奔葭萌,派儿子来成汉作人质。陇西贼人的统帅陈安又依附了武帝。武帝派李骧征伐越巂郡,越巂太守李钊投降。李骧进兵从小会攻打宁州刺史王逊,王逊让他的部将姚岳率全部兵众迎战。李骧的军队失利,又遇上连日大雨,李骧领军队撤回,争着渡过泸水,士卒死了很多。李钊到了成都,武帝对待他非常优厚,朝廷的仪式,丧期的礼节,都由李钊决定。杨难敌逃奔葭萌时,武帝的安北将军李稚优厚地抚慰他们,放他们兄弟回武都,杨难敌于是仗着天险干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李稚请求讨伐他。武帝派中领军李琀和将军乐次、费他、李乾等从白水桥进攻下辩,征东将军李寿督统李琀的弟弟李玝攻打阴平。杨难敌派军队抵御他们,李寿不能推进,可是李琀、李稚长驱直入到达武街。杨难敌派兵切断他们的后路,四面围攻,俘虏李琀、李稚,死了数千人。李琀和李稚都是武帝的兄长李荡的儿子。武帝深深痛悼他们,几天不吃饭,说起来就流泪,深深地责备自己。

公元324年(玉衡十四年),武帝打算立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武帝有十多个儿子,群臣都想立李雄亲生的。武帝说:“当初起兵,好比常人举手保护脑袋一样,本来不希求帝王的基业。适逢天下丧乱,晋氏皇室流离,群情举兵起义,志在拯救涂炭的生灵,而各位于是推举我,处在王公的地位之上。这一份基业的建立,功劳本来是先帝的。我兄长是嫡亲血统,大柞应归他继承,恢弘懿美明智聪睿,就像是上天赋予了他这一使命,大事垂成,死于战场。李班姿质性情仁厚孝顺,好学素有所成,必定会成为大器。”李骧和司徒王达谏阻说:“先王树立太子的原因,是用来防止篡位夺权的萌芽产生,不能不慎重。吴子舍弃他的儿子而立他的弟弟,所以会有专诸行刺的大祸;宋宣公不立与夷而立宋穆公,终于导致宋督的事变。说到像儿子的话,哪里比得上真儿子呢?恳请陛下深思。”武帝不听从,终于立了李班。李骧退下后流着泪说:“祸乱从此开始了!”

公元330年(玉衡二十年)十月,李寿(李骧之子,父死后升任大将军、西夷校尉)督率征南将军费黑、征东将军任石巳攻陷巴东,太守杨谦退守建平。李寿另派费黑侵扰建平,晋朝的巴东监军毌丘奥退守宜都。

公元331年(玉衡二十一年)七月,李寿进攻阴平、武都,氐王杨难敌投降。

公元333年(玉衡二十三年),武帝派李寿进攻朱提,任命费黑、仰攀为先锋,又派镇南将军任回征伐木落,分散宁州的援兵。宁州刺史尹奉投降,于是占有南中地区。武帝在这种情况下赦免境内罪犯,派李班讨伐平定宁州的夷人,任命其为抚军。

公元334年(玉衡二十四年),武帝头上生毒疮。六月二十五日去世,时年61岁,在位29年。葬于安都陵,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

成汉哀帝李班(公元288年-公元334年),字世文。氐族。是李荡之子,叔父成汉武帝李雄。十六国时期蜀(成汉)第二位皇帝。

氐族流民起义时,李班曾任平南将军。

公元324年(玉衡十四年),武帝因念李荡之功以及李班贤能,故立李班为太子。李班鉴于富豪空占田地、贫民无法耕种的现象,曾劝武帝平分土地财产。

公元334年六月,武帝病逝,李班继承帝位,是为成汉哀帝。

古书记载:玉衡二十四年六月,戎马一生的李雄发病卧床不起,伤口污秽不堪,“生疡于头。身素多金创,及病,旧痕皆脓溃”,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李雄在最需要亲人照料之时,“诸子皆恶而远之;独太子班昼夜侍侧,不脱衣冠,亲为吮脓”(《资治通鉴》),且“殊无难色,每尝药流涕,……其孝诚如此”(《晋书》)。李雄病逝后,李班即位,“居中行丧礼,一无所预”(《资治通鉴》),亲自置办丧务。

哀帝继位后,忙于治理丧事,朝政委托于李寿及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哀帝治丧期间,李玝曾经劝谏遣李越还江阳,以李期为梁州刺史,镇葭萌,以消除政治隐患;但是哀帝以未将武帝下葬,不忍遣返李越和李期,还对他们推诚居厚,心无纤芥,毫无防备。

公元334年十月,李越突然发动政变,击杀哀帝(47岁),拥立李期为帝。

成汉废帝李期(公元314年-公元338年),字世远。氐族。是武帝李雄第四子,哀帝李班堂弟,生母冉氏,养母任氏。十六国时期蜀(成汉)第三位皇帝。

李期少时聪慧好学,弱冠能属文,轻财好施,虚心招纳拉拢人才。成年后,被武帝任命为建威将军,以恩信结合众人,其所表荐,武帝多采纳之,故长史列署颇出其门。

公元334年(玉衡二十四年)十月李班被刺杀后,李期推同父异母兄李越继位,李越以自己为庶子,李期为嫡子,怕人心不服,而且李期又多才多艺,所以仍推李期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玉恒”。

废帝即位后,排斥武帝时的旧臣,起用亲信。不久,兄李霸、李保暴死,时人传说是他毒死的,以致人心惶惶,朝臣各求自保。

公元338年(咸康四年),废帝又毒死堂叔李寿养弟攸,激起宗室怨愤。同年四月,李寿借清君侧为名,起兵进攻成都,废帝没有防备,成都很快被攻破。李寿子李势作为内应,带领叛军围困宫城,废帝急忙派侍中出宫犒赏叛军。李寿说,相国李越,尚书令景骞,尚书田褒、姚华是乱政的奸臣,应该立即处死。不等废帝答应,李寿已经指挥兵士捕杀了李期的这些亲信,然后矫称太后诏令,废黜李期,降封为县公,并关押起来。

十几天后,废帝叹息说,堂堂天子被降为一个小小的县公,还不如死了好,说完就在被关押的室内解下自己腰带自缢而死,终年25岁。死后,被李寿谥为幽公。葬处不明。

成汉昭文帝李寿(公元300年-公元343年),字武考。氐族。是李特侄,李骧子。十六国时期蜀(成汉)第四位皇帝。

李寿早年聪明好学,豁达大度,很受李雄的器重。李雄称帝后,被封为前将军、征东将军,负责巴西军事。李骧死后,升为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李雄死后,受顾命辅政,后封为汉王,领粱州刺史。

废帝李期当皇帝后,李期堂兄李始想和李寿联合攻打李期。李寿没有答应,李始恼羞成怒,跑到李期面前诬陷他,并请求杀死他。李期当时想借用李寿之兵讨伐东晋李班的弟弟李玝,所以没有理会。李期虽然没有杀掉李寿,但对他却十分猜忌。李寿怕遭到杀身之祸,借口边境形势紧张不到成都拜见李期。

公元338年(汉兴元年)四月,李寿攻陷成都,在废黜李期后,自立为帝,是为昭文帝。改国号为汉,改年号为“汉兴”。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公元338年(汉兴元年)九月,成汉仆射任颜谋反,被李寿诛杀。任颜是武帝妻子任太后(任皇后)的兄弟,昭文帝因此全数诛杀武帝的所有子嗣。

公元340年(汉兴三年),李势派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前往后赵,与后赵皇帝石虎通好。在此之前,石虎写信给昭文帝,想连横而入侵中原,约好平分天下。昭文帝很高兴,于是大规模修造船舰,整修兵器锁甲,军吏兵卒都备好干粮。任命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假节钺,扎营在东场准备大阅兵,军士七万多人,水军沿江逆流而上。经过成都,鼓噪的声音满江都是,昭文帝登上城楼观看他们。群臣都说:“我们国家小兵众少,吴会遥远而路途艰险,打他们的主意可不容易。”解思明又恳切至诚地极力谏阻,昭文帝于是下令群臣陈述事情的利害。龚壮谏阻说:“陛下与胡人交往,哪里比得上与东晋交往?胡是豺狼一样的国家。东晋被灭掉之后,不可能不朝着北方事奉他。如果和他争天下,那强弱形势又不同了。这属于虞国、虢国一类的现成范例,已经是十分明了的教训,希望陛下深思熟虑。”群臣认为龚壮的话有道理,叩着头流着泪谏阻,昭文帝才作罢,士兵徒众都欢呼万岁。

昭文帝在位期间,役使百姓大修宫殿,供自己享受,使这个原由流民起义军打出来的天下,又产生了许多流民。他又嗜杀成性,顺他者生,逆他者亡,不少劝谏者都被他惨杀,朝野怨声载道,成汉政权已经完全转化为封建政权,而且国势趋向衰落。

公元343年(汉兴六年)八月,昭文帝病死于成都,终年44岁。葬于安昌陵,庙号中宗。

成汉末帝李势(?-公元361年),字子仁。氐族。是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蜀(成汉)第五位皇帝,亦是末任君王。

当初,李寿的妻子阎氏无子,李寿的父亲李骧杀了李凤,给李寿娶了李凤的女儿作妾,生下李势。李势身高七尺九寸,腰粗十四围,善于俯仰,时人都感到很奇怪。成汉幽公李期喜爱李势的姿质相貌,拜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

公元338年(汉兴元年),李寿继位,立李势为太子。

公元343年(汉兴六年),汉昭文帝李寿驾崩,李势继位,是为成汉末帝。

公元344年(太和元年),末帝改年号为“太和”,尊奉嫡母阎氏为皇太后,李氏被册封为皇后。但末帝为人骄奢淫佚,不爱操心国家大事,常身居宫中,不与公卿大臣接触,疏远忌惮昔日的臣下,因此宫廷内外的人全都与他离心。蜀地以前没有獠族人,到他在位时,獠族开始从山中出来,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祸患。

公元345年(太和二年)九月,末帝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因为末帝没有儿子,请求让自己当皇太弟,末帝不同意。马当、解思明认为李势兄弟不多,如果再有所废免,将会更加孤弱危险,所以执意劝说末帝答应李广的请求。末帝怀疑他们和李广有预谋,命令董皎收捕马当和解思明并将他们斩杀,夷灭三族。又派太保李奕进攻在涪城的李广,将李广贬为临邛侯,李广自杀。解思明被捕时,叹息说:“国家之所以不灭亡,是因为有我们这几个人在,现在危险了!”谈笑自若赴死。解思明有智慧、谋略,敢于直言谏诤。马当素来得人心,他们死后,士民们无不哀悼。

公元346年(太和三年)冬天,太保李奕在晋寿起兵反叛,蜀人大多都跟从他,兵众多达数万。末帝登上城墙抵御,李奕单身匹马冲击城门,守卫城门的人向他射击,射死了他,其兵众全都溃逃。末帝诛杀李奕后,在境内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嘉宁”。

公元347年(嘉宁二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水军讨伐末帝。桓温驻扎在青衣,末帝调大军抵御固守,又派李福和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奔赴合水抵御桓温。认为桓温只能从步行的小路过来,将领们都想在江的南岸设置伏兵来对付晋军,昝坚不同意,率领各部从江的北岸的鸳鸯碕渡江往犍为去。可是桓温从山阳走了江南的路,昝坚到了犍为,才知道和桓温走岔了道,于是回头从沙头津往北渡江。昝坚到达时,桓温已经到了成都的十里陌,昝坚的部众不战自溃。桓温到达城下,纵火烧大城的各个门。末帝的徒众惊惶恐惧,不再有坚守的打算,他的中书监王嘏、散骑常侍常璩等人劝末帝投降。末帝以此事询问侍中冯孚,冯孚说:“从前吴汉征伐蜀地,杀光了公孙氏。如今晋下书说,不赦免李家人,即使投降,恐怕也没有活命的机会。”末帝就在夜晚逃出东门,和昝坚逃到晋寿,然后送投降文书给桓温说:“伪嘉宁二年三月十七日,略阳人李势叩头死罪。伏惟大将军节下,先人遭难流亡,凭恃险要的地势而趁着局势的空子,窃据汶蜀。末帝因为愚昧无知,又接掌了末期的统绪,偷安推移,没有能够改变主意。竟然麻烦了大驾,来到这险峻崎岖的地方。将士狂妄愚鲁,犯了天威。惭愧悔恨,精魂飞散,甘愿承受刀斧,来祭大军的战鼓。伏惟大晋,天网恢弘博大,恩泽遍及四海,超过太阳。紧迫匆忙,逃到草野。今天到白水城,谨派私自委任的散骑常侍王幼奉笺呈交,并命令州郡放下武器。枯池中的鱼,时刻等待着救命的消息。”不久,末帝就用车拉着棺木而捆绑起来到军营门前,桓温解开他的绑绳,焚烧他的棺木,将末帝和他的弟弟李福(《十六国春秋》记载为李势叔父)、从兄李权等亲族十多人迁到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封李势为归义侯,立国44年的成汉自此灭亡。桓温平蜀后,娶末帝的妹妹为妾。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李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去世。

被人称作怪物的好色皇帝

若说长相的怪异,“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通鉴》)的前赵皇帝刘曜,恐怕无人出其左右。但若论形体上的怪异,成汉的末帝李势,则是当之无愧的重量级人物。他那如怪物史莱克般肥胖浑圆的体型,绝对惊爆常人眼球。李势的五官长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成汉的第二任皇帝幽公李期,却因“爱势姿貌”(《晋书》),就是看他挺顺眼的,拜封他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从这一点来看,李势长得即使不太乐观,估计也差不到哪去,最起码他有让人待见和欣赏的地方。但一说到这位的形体,乖乖,实在不敢恭维。

李势的体型,大概属于球形的。单看其“身长七尺九寸,腰带十四围”(《晋书》),两个数字已然很能说明问题。东晋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24.公分,七尺九寸,便是一米八、九的个头。也不是很高,看和谁比,与“身长九尺三寸”的刘曜相比,还矮了近两个头,就是搁现在也是平常个儿。我倒不是说他身高多占优势,关键是这位先生的宽度,他那硕大无朋的腰,横着无人能比。围是个表示长度的量词,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那个长度,就是围成圈的周长;二是两臂合拢的长度。后者多形容古树、烟囱、高塔什么的,李势的腰再粗也不可能比塔粗,所以不能按这个。就是按前一种,“腰带十四围”,也是乖乖不得了。

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按一般人的手,姆指与食指合围,直径按10公分算,周长大概就有30几公分,14围就是400多公分,4米多,12尺,如此腰围,可谓世间罕有。比他稍晚点的,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就已经相当彪悍粗壮了。李势还要比他粗上三分之一,差不多真是个怪物了。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夸张的成分,横着差不多赶上身高了,基本就是个椭圆体。而且这主儿还有个习惯性动作,“善于俯仰”,就是脑袋总喜欢抬头低头的来回动,也不知是不是颈椎落什么毛病了。长的如此浑圆之人,定然也有着硕大的脑袋,不断做着上下摆动的往复动作,很有些漫画效果,所以“时人异之”(《晋书》),也就不奇怪了。

李势是成汉的第五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成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巴氐李氏一族,在今天的四川一地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流民性质的政权,也就是将那些流民聚拢起来建立的一个国家。成汉的国都定在成都,国号一共有两个,前期叫成,后期叫汉,所以习惯上称其为成汉。汉本是李势的父亲李寿的封号,后来汉王李寿废杀了幽公李期(就是被降为小县公上吊自杀的那位),才将国号改为汉,公元343年,李寿病死,李势即位。

确切的说,成汉从开国皇帝李雄死后,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到李势即位时,成汉已毫无生机可言。偏偏李势又是个心胸狭窄之人,“性多忌害”,这个性格让他失去人心不算,也让成汉国变得更加衰败。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皇位继承权产生的纠葛。

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皇帝的行为做派,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国家的兴亡。而皇帝荒淫,无疑是一个国家或王朝走向衰败的催化剂。按说皇帝好色本也不算什么,但是若成为了职业性的,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李势的好色就有些职业化,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只要他看上了谁的妻子,就“杀人而取其妻”,把人家老公杀了抢过来,弄得朝中上下无不惶恐,不知道灾难何时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李势“又常居内,少见公卿”,每天只顾在后宫享乐,不理朝政。再加上“亲任左右小人”,如此一来就弄得上下离心,就连李奕后来都反了,一时“蜀人多有从奕者,众至数万”

(《晋书》),响应的人很多。等李势平定叛乱,国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内乱如此,便给外部以可乘之机。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本来生活在山区,看到成汉内乱,便慢慢向内陆渗透,在犍为(今四川省乐山境内)、梓潼(今四川绵阳东北)一线,“布在山谷,十余万落”,人数很可观,蔓延之势不可阻挡,这些人又“大为百姓之患”(《晋书》),引发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当时成汉国内形势,便成了“夷獠叛乱,军守离缺,境宇日蹙”的尴尬局面,内忧外患,国势顿衰。当年武帝李雄开创的“百姓富贵,闾门不闭”(《晋书》)的太平盛世,至此已是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东晋来攻,成汉便毫无悬念的迅速败亡了。

事实上,东晋也一直想灭掉成汉,当时北方的后赵想和成汉结盟,以便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共同剿灭东晋。为了快速打掉这种可能到来的结盟,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任务。因为相比较而言,后赵的实力要强盛的多,灭掉后赵,东晋还没有那个能力。于是大将桓温挥师西指,水陆并进,晋军势如破竹,很快打到成都。

整日在温柔乡中的人,就像现在的一些愤青,除了说几句听来豪情万丈的大话之外,决然不会有什么为国捐躯的气节,李势便是如此。他见大势已去,便“送降文于温”,请求保全性命。投降书写的言辞切切,很是感人,说“略阳李势叩头死罪”,触犯了你们大晋的天威,晋军勇武,自己“仰惭俯愧,精魂飞散”,并自比“穷池之鱼”,而“待命漏刻”。仰惭俯愧,在路卫兵看来,容易让人联想起他“善于俯仰”的标志性动作,悠然心会,博人一笑。李势“舆榇面缚军门”,用车拉着棺材,绑着自己到城门受降,成汉自此灭亡。自公元306年李雄称成都帝,至李势347年出城投降,成汉国共存世42年。桓温将李势押解建康后,东晋对他还算不错,封他为归义侯,又过了14年的安稳日子,最后病死于建康。

🎊 相关推荐

为什么大家都不再愿意使用TGP平台而青睐Steam?腾讯究竟输在哪?
hm的app上怎么申请退货 hm app买的衣服可以一起退回吗
心脏为什么有时候会一抽一抽的疼
365bet体育投注在线

心脏为什么有时候会一抽一抽的疼

📅 08-10 👀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