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图》是唐代王维所作的单幅壁画,原作已无存,现只有历代临摹本存世。
《辋川图》主画面亭台楼榭掩映于群山绿水之中,古朴端庄。别墅外,山下云水流肆,偶有舟楫过往。《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
《辋川图》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 《辋川图》在韩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并对韩国古代的文人山水画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评价中国文人山水画时,韩国文人往往以《辋川图》作为最高的境界或标准。
历代关于《辋川图》画迹的记载一直都繁褥庞杂,王维所在的唐代却是记录最少的,最为著名有两则:一则是中唐时期的朱景玄在所著《唐朝名画录》中说,“(王维)复画《辋川图》,山谷幽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也是对王维画迹的最早记载,并且在《唐代名画录》中王维只居妙品之上,在吴道子、李思训之下,可见在唐代,王维的绘画地位并不是很高。另一则是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清源寺壁上画惘川,笔力雄壮。”故世人多传《辋川图》原画于蓝田清源寺壁上。唐武宗年间,寺毁画灭,所以作品真迹究竟而貌如何,不得而知。
到了宋代才真正开始出现大量的王维画作和辋川手卷,宣和御所收藏李思训的画仅十七卷,收藏王维的画却多达一百二十多卷,其中不乏膺品。自北宋开始,《辋川图》版本众多,且良莠不齐。 宋代的摹本中,独以北宋的《郭忠恕临王维辋川图》为大宗,且郭本用笔精妙,与王维相仿。所以郭忠恕无疑是王维之后与辋川关系最为紧密的人。
到了元代,还出现了赵孟頫、王蒙、商琦、唐棣等版本的《辋川图》。其中王蒙的版本是个特殊现象,从明代宋旭《仿王蒙辋川图》中可以看出,作者较传统的《辋川图》样式加入了更多主观演绎的成分,并非再是忠实的临摹者,王蒙式的密满构图配以牛毛细笔皱,令画面的阐释有了作者主观改动的痕迹,唯一保留的,大概只有诸景排列的顺序。这种对辋川的演绎,或者说是对辋川的臆想在后来繁衍得更为普遍。
到了明清两代,存世《辋川图》版本最多也最繁杂,其实很多题款为宋元的《辋川图》很有可能是明代的仿作。明代有董其昌等人“南北宗”的论调把王维的绘画地位直捧至从未有过的至高地位,《辋川图》的延续便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无论是“王维”、“类王维”、“伪王维”,只要有相关画作,在当时都能充分引起文人赏玩评鉴的热情,大量仿古版本的出现,正适应了这一市场的需求。 清代以后《辋川图》的版本更是纷繁众多,冠以辋川题名的山水单本、册页、手卷等层出不穷,文人画家“借题发挥”的现象更加明显。
本人不才,收集了一些版本,清晰度良莠不齐。目前明确知道还有大英博物馆藏的《赵孟頫(传)摹王维辋川诸胜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代的辋川图卷版本若干未收集到,请高手帮忙搜寻并分享,感谢!
链接: pan.baidu.com/s/1Ey...g?pwd=z517 提取码:z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