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初期旧照
建设初期的条件十分艰苦,荒山野岭、沟壑纵横,然而再艰苦的条件也阻挡不了建设者的前行。不服输的“军钢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建设者规划起年产十万吨小钢联企业的锥形。
建设初期旧照
1972年 修建铁区铁路
风餐露宿、摸爬滚打,军钢人立下“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创业思路,这一科学合理的创业思路,引领着军钢人度过了艰难起步的蹉跎岁月!
旧照
旧照
1972年的“八一”建军节,是令所有军钢人难忘的日子,随着一声“出—铁—了”的高呼,5.6吨的合格铁水,从1#高炉的铁口中喷涌而出……
这是初期创业的成果,
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层台阶。
1972年8月1日 一号炉出铁
第一支铸管
上世纪八十年代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八十年代的企业改革,让军钢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引发的阵痛,创新成为企业发展之本。从基层班组到公司机关,从生产过程到销售渠道,夯实“六全管理”,建立“六大保证体系”,明确“标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一系列创新管理模式的推出,成为应对危机、逆势而上的重要法宝。
1993年11月,借船出海,扬帆起航的军钢,成功越过潮头,被总后勤部授于“军队模范企业光荣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是企业转型的攻关节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并购和参股重组、军钢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996年军钢改制为独资有限公司,更名“新兴铸管集团”,从而奔上快速冲刺的高速公路。合资、收购、增资重组、收购股权、设立全资子公司,不同的组资结构,让“新兴铸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走出全国,走向世界,在不断裂变、几何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兴铸管大门旧照
如今的军钢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成长,如今的军钢,勃勃生机,蒸蒸日上!
在全国各大区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有众多生产基地,满足用户需求。销售网络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产品出口世界120多个国家,铸管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占有率具有绝对优势。
新兴铸管现代化厂房
目前,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有效专利数量18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80余项,PCT 14项。离心球墨铸铁管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新兴铸管4.0智能化改造项目,系该公司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面进军铸管行业4.0、做强“全球铸管行业的领导者”的重要支撑项目。
2018年12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发《钢铁行业冰与火之歌——年终经济问号调查》,其中报道了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成果。
新兴铸管厂内环境
新兴铸管厂内环境
新兴铸管厂内环境
近年来,新兴铸管坚持超低排放、绿色制造,彰显央企责任担当。在推进企业发展过程中,坚定不移走“科技、环保、质量、效益”之路,2017年凭借其在绿色引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异表现,在第四届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峰会上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并入选《中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汇编》白皮书,实现了新兴铸管绿色经营样本向国家绿色发展范本的跃升,同年获称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8年,该公司以现场管理提升为抓手,持续加大环保整治力度,仅武安工业区环境治理技改投资就达8.5亿元,全面完成共计69项环境治理任务,其中烧结机脱硫脱硝深度治理等六大环保项目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率先在行业内实现超低排放。
2019年,由《中国环境监察》杂志社主办的"2019企业生态环境责任峰会"活动中,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以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超低排放的卓越成绩,体现了绿色制造的央企责任担当,喜获"生态环境社会责任企业"称号。
在新兴铸管展览馆,讲解员向小朋友们讲述新兴铸管的发展历史,老一辈人在这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如何建设起现在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这一刻开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小山沟沟”,有了“大家庭”的印象,对父母老师口中的“铸管”,有了彩色直观的记忆,在每一颗小小的心中已轻轻盖上了一个“新兴铸管人”的金色徽章。
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军钢”精神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如今的新兴铸管大门
如今的“新兴铸管”历经风雨后焕然一新。一个崭新的现代新型企业,正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犹如成如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分列护航的战舰遍布华夏,绩效斐然、硕果累累。
编辑:王沛烜 责编:程鹏 审核:郭颖鹏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摘自网络;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或侵权,请跟我们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